RSS

我的孩子每天宅在家怎麼辦? -拒學的合作系統

拒學的定義
拒學這個概念十九世紀便有學者開始討論,起初以逃學的概念綜括將拒學孩子與中輟、常缺類型的孩子劃分為同一概念。19世紀中期Broadwin開始將拒學孩子於逃學類型中劃分出來。
1969Berg等人將拒學明確定義為:
()這些學童有上學困難,對於社學一事感到痛苦
()有重度情緒不安
()無反社會行為
()父母親知道孩子於上學時間滯留在家。
吾心基金會表示這群孩子起初拒學狀態由感覺驅使,這些感覺主要為不愉快,不愉快的情境與學校事件、環境連結越強烈,再將這些感覺轉化為行動。在這過程當中孩子想要到學校,但是這負面的循環加劇,孩子更難以到校,甚至長時間無法出家門。(參考:財團法人吾心文教基金會,http://www.wushin.org.tw/6-2-1.html)

面對拒學我可以這麼做
當父母發現您的孩子開始在準備上學的前(不論是前一晚或早晨)出現身心症狀如:頭痛、拉肚子等,可以試著了解孩子當前所面臨的壓力,減少指責性的語氣,給予孩子空間並適時與學校導師亦或輔導老師進行討論。即早打破負面情緒的循環當中。
但,當您的孩子開始經常性的缺課,或以足不出戶時,此時要協助孩子走出自己的心理世界則需花更多時間與引導。在探討拒學的議題有效介入策略當中,最多研究以生態系統來討論,因拒學的影響因素多元影響的系統也較多,如何整合家庭、學校、社福資源與心理衛生資源,系統之間的合作時常扮演有效的問題解決關鍵,有效達成降低孩子拒學之狀況。適時與學校的導師、輔導老師討論孩子的狀況,也能有利於適時連結必要性的資源,如:學校社工師或心理師等資源。
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