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SS

接納過動兒 營造友善校園環境



女兒同學輕微過動!母逼轉班 網友轟TVBS – 2013年3月14 下午7:50
小朋友應該在學校開心上課,但這2天網路上一篇文章掀起筆戰,一位媽媽在網路上抱怨,8歲的女兒班上有位男同學有輕微過動的情況,還說有怪異舉動,像是只會講台語、好幾天沒洗澡、翻學校垃圾桶,這位媽媽氣得跑到學校找老師理論,認為影響他女兒受教權,還聯合其他家長跟男同學的阿嬤溝通。
男同學的阿嬤不斷道歉,還哭著拜託她們,給孫子機會,但還是要求男同學轉班,文章還說,有人認出阿嬤附近撿回收的,難怪他的孫子會翻垃圾桶,這些言論引發其他網友砲轟。

不但說是冷血文章,還批這位媽媽作法,轉班不但無法解決問題,反而還放棄了這位小朋友,短短幾小時,就有1000多筆留言,其實目前學齡兒來說,過動兒比率約有3%-5%,一般學校碰到過動兒,都是以同理心、尊重來輔導。
其他學校輔導主任盧子雋:「不可以用一種嘻鬧打罵、輕蔑的態度來面對這些,不是排擠對方來解決問題,而是應該怎麼樣學習共存。」
不只學校同學,家長也是老師們溝通的對象,因為過動症並不是缺乏管教,而是大腦神經通道出了狀況,部份可以用藥物控制,更多的是體諒與陪伴,而這位媽媽儘管愛女心切,但留言作法卻是被批,對自己的小孩做了最壞的示範。




【延伸討論】

    前述新聞事件,讓我們發現在過動症資訊如此廣泛的現代,仍會有人用偏見去看待過動兒,以不理性態度在因應班上有過動兒的學生家長。身為在教育場域的一份子,在看見這則新聞時,除了感嘆此位家長不適的態度及作為,重要的是,提醒了我們去思考如何為過動症的孩子營造一個更友善的校園環境。文中提到很重要的一點,為了讓過動兒在校園能被接納,不只與班上同儕,家長有時也是不容忽略的溝通對象。而向同學或家長進行過動症的班級衛教宣導,則是一門考驗教育人員的藝術,適切的宣導能幫助過動兒在班上更背尊重、同理及接納。反之,若考量不周全,則反而是讓過動症被標籤化,帶給小孩更大的壓力及負向情緒。



以下是王意中心理師針對班級進行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』(ADHD)衛教宣導的5點建議:

  1. 進行ADHD衛教宣導前,建議優先與ADHD學童的家長溝通,在徵求家長同意後再進行班級衛教宣導。
  2. 進行衛教宣導前,建議私下先向ADHD學童告知關於入班宣導這件事,除瞭解其對此事的想法及感受外,同時進一步徵詢ADHD學童的意願,以決定衛教宣導時,自己是否願意留在班級現場。
  3. 班級衛教宣導由誰來說?由誰來做?家長?導師?資源班老師?假如學童家長,對於ADHD具備充分的知識與概念,同時對於校園生態有充分的瞭解,此時ADHD學童家長會是最佳衛教宣導人選之一,或者由校內最熟悉ADHD概念的資源班老師進行衛教宣導也是考量之一。
  4. 進行衛教宣導時,建議不須要過度強調ADHD疾病本身的內容,畢竟班級同儕很難在短時間內瞭解這些疾病。
  5. 進行衛教宣導時,嘗試將重點聚焦在引導班級同儕學習如何與ADHD學童進行相處,並將注意力轉移至ADHD學童的優勢特質上,以增加ADHD學童順利融入班級的機會。

摘錄自智園出版 王意中《301個過動兒教養祕訣》



【提供教師/家長的參考資訊】
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家長每周照護手冊   
by財團法人赤子心教育協會

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